-
電話溝通
-
在線客服
-
申請試用


2據網貸天眼收錄的61家經營車貸的網貸平臺交易數據顯示,今年5月上旬成交額達105.81億元,也就意味著一個月交易量在300億元左右,預計全年交易量在2000-3000億元。此外,據中國銀行業協會估計,2015年汽車金融整體市場規模在8000億-9000億間。由此計算,新玩家汽車金融市場規模已經解決三分之一。
汽車消費金融,曾經是商業銀行、汽車金融公司的領地。但近兩年融資租賃公司等新玩家的迅速崛起,不僅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融資機會,也改變了原有汽車消費金融的格局。麻袋理財研究院認為:“消費者曾經對租賃形式抱有疑慮,但融資租賃公司表面采取“售后回租”形式,實質采取“按揭貸款”的模式,快速適應市場并取得發展。再加上大部分商業銀行汽車貸款手續繁瑣,流程長及門檻高,都給了融資租賃公司等新玩家乘虛而入的機會。”
一、汽車消費金融發展史
以參與主體分,汽車金融在國內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摸索階段,2004年以前,以汽車廠商財務公司為代表,主要目的是為了銷售汽車,廠商貼息賣車。
該階段以各大廠商成立的財務公司為參與主角。為了刺激汽車消費需求的有效增長,一汽集團、上汽集團、長安汽車等紛紛成立了各自的財務公司,他們先期使用自有資金、后期聯合部分國有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嘗試性地開展了汽車消費信貸業務。主要合作方式是汽車集團貼息、保險公司提供擔保、銀行提供資金。 這是個看似緊密但又不穩定的合作方式。由于個人征信不完善,保險公司對汽車行業不了解,再加上銀行不斷放低標準,降低首付,甚至零首付,導致壞賬率不斷增加,銀行與保險公司矛盾不斷,使得汽車金融迅速進入冬天。
2004年8月18日,上海通用汽車金融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標志著中國汽車金融業開始向汽車金融服務公司主導的專業化時期轉換。隨后又有福特、豐田、大眾汽車金融服務公司相繼成立。
2004年10月1日,銀監會又出臺了《汽車貸款管理辦法》,以及隨后的一些監管政策,進一步規范了汽車消費信貸業務,汽車金融開始向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整個市場呈現銀行和汽車金融公司競爭與合作的局面。